地震和地震波
地震波
-
地震波:
- 当地震发生时,由于震源区域内的岩石突然断裂或相对移动所激发并向周围空间传播的弹性波。这些波携带能量穿过地球内部或沿着地表传播。
- 地震波中携带有地球的内部结构的重要信息,所以可以通过地震波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 地震波分为横波(P波)和纵波(S波)。
-
横波(P波)和纵波(S波)
- 横波(P波):传播速度较慢,只可以在固体介质中传播。其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 纵波(S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中传播。其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
-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快慢只是相对而言,具体的传播速度随着传播介质的性质而产生变化。
- 一般而言,横波的破坏力小于纵波。
地震
- 震级:用于表示地震能量大小,一次地震只会有一个震级。
- 震源深度:指地震发生的起始点(震源)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浅源地震通常会造成更大的破坏。
- 震中距:指观测点与震源之间的直线距离。
- 震源:地球内部岩石发生断裂引起震动的地方。
-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
-
地震常见的成因:
-
构造地震:最常见的地震类型,是由于地球内部板块相互挤压、碰撞或拉张而导致地壳断裂,产生巨大的能量释放。如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由于板块运动造成地震,这也是中国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
-
火山地震:与火山活动紧密相关,一般发生在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带,往往伴随火山喷发或者地下岩浆活动。
-
诱发地震:由人为活动(如水库蓄水、地下核试验、深井注水等)或自然界的其他重大事件(如陨石撞击)所触发的地震。
-
-
地震常见的灾害:
-
直接灾害:包括建筑物倒塌、地面开裂、山体滑坡、桥梁损毁等。影响: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影响土地使用和交通设施。
-
间接灾害:包括次生灾害,如火灾、洪水(如堰塞湖溃决)、海啸(滨海地区大地震可引发)等。影响:造成二次灾难、危及居民和交通线路安全。
-
生命线工程中断:包括供水、供电、供气中断、交通与通信瘫痪等。影响:影响灾区的生活供应和生产恢复、阻碍救援行动的开展和受灾群众的信息传递。
-
环境与公共卫生问题:包括灾后环境污染、疾病爆发等。影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
心理与社会影响:包括人口迁移与安置困难、经济损失与社会稳定等。
-
-
防震减灾措施:
-
地震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地震波的传播提前发出警报;
-
工程抗震设计:新建建筑按照抗震标准设计,提高抵抗地震的能力;
-
地震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应对地震灾害的应急救援体系;
-
地震科普教育:提高公众的地震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
-
例题:
因为横波的破坏力小于纵波,并且纵波的速度在同样的介质下快于横波,所以感受到了地震,实际上是先感受到了纵波。所以选择A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