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1-1课 中国古代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总述
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夏
- 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时间BC2070.
- 世袭制替代禅让制。
商
- 政治制度实行内外服制。
- 内服由商王直接统治;
- 外服在形式上承认商王的宗主权,商王对外服地区的控制是间接控制。
- 已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物的官员。
- 君主的权利不是绝对的:
- 会受到原始民主传统的制约;
- 国人可以通过舆论影响朝政。
西周
- 政治制度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 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层层分封。(受封诸侯对周天子承担的义务,如定期朝觐、提供军赋等。)
-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度。
- 周天子是“天下共主”。
- 西周政体的特征:
- 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
- 政治权利分配和血缘关系相结合。
- 君主的权利不是绝对的:
- 会受到原始民主传统的制约;
- 国人可以通过舆论影响朝政。
秦朝的政治制度
- 背景
- 春秋时期: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 战国时期:各国政治上进行变革,君主权利加强。
- 秦朝结束了长期战争的混乱局面,皇帝制度由此诞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 政治制度:
- 皇帝制:皇帝制度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上手中。
- 三公九卿制:(1)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2)三公之下设有各种掌管国家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处理具体事务。(3)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上裁断。
- 郡县制:(1)秦朝的地方治理制度。(2)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3)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另外设置监御史掌管检察。(4)郡、县的主要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命。
- 文书:各级官僚机构使用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
- 汉朝中央行政机构仍然为:三公九卿制。
- 加强集权,设置中朝,外朝丞相的权利大大削弱。(由丞相转为皇帝亲信)。
- 西汉晚期,中朝上书权利逐渐增大。
- 东汉,尚书台成为新的行政中枢。
- 地方制度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后期逐渐出现“推恩令”来加强中央集权;
- 东汉晚期,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
魏晋南北朝
- 地方政治制度沿袭州、郡、县三级。
隋唐
- 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度。
-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是皇帝直接掌管的中枢。中央省起草决策、门下省审核决策、尚书省执行决策。
- 六部位于尚书省之下,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分工处理具体政务。
- 意义:三省六部制度体系完备、全责分明、相互制约。
- 隋废郡,实行州、县两级制度。
- 唐朝沿用隋朝的州、县两级制度,山河形便划分10道(后为15道)。“道”逐渐成为州、县两级以上的行政实体。
- 唐中期,在战略重地设置节度使统兵征战,后续形成潘政割据势力。
宋
- 宋朝最高行政长官同中书门下,他们履行宰相的职权。
- 宋太祖唯恐宰相权利过大,设置二府三司制。二府:中书门下(宰相机构)与枢密院(军事机构),三司则是财政部门。
- 地方设置州(府、军、监)和县两级,后期改道为路,形成路、州(府)、县三级。
元
- 实行中书省掌管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
- 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
- 形成了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
明
- 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宰相,亲理政务。
- 组建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明代废丞相后,内阁最初作为顾问机构存在,后来逐渐具有票拟权,但最终决策权仍掌握在皇帝手中,即批红权。)
- 地方废除中书省、但是省的格局没有改变。(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
- 朝廷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成为总揽一省之权。
清
- 雍正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军机处成为掌管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大臣承旨办理机务,决策权高度集中于皇帝。
- 地方治理继承明的制度,巡抚成为一省长官。(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
易错易考重难点和对比
中枢机构权利体系演变的特点
- 皇帝通过不断压制夺权来加强皇权;中央行政机构从多元权力中心趋向单一权力中心,即皇权中心化。
- 内朝机构向外朝机构转化
- 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转向虚
- 宰相权力不断被分化:宰相制度的变化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运动,从丞相独大到宰相集体领导(如唐朝三省长官),再到宰相权力分散甚至废除,体现了皇权不断强化的历史趋势。
西周的制度变化
- 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 西周的经济制度:井田制、青铜时代集体耕种;
- 西周的文化制度:礼乐制度;
- 分封制、宗法制建立在井田制度之上;春秋时期井田制的破坏,分封制、宗法制也随之崩溃。
秦朝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
- 相互制约,皇帝为尊:各个官僚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皇帝独揽大权。
- 官僚性:公卿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三公九卿共同朝议,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的失误。
行省的特点
- 行省即是中央的派出机构,也是地方的行政机构;
- 行政的权力大而不专,体现出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
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
- 在沿袭前朝的制度上进行适当的变革;
- “县”始终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最基层;
- 地方权力逐渐被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形成、发展的原因、特征与影响
原因
- 经济:小农制度的分散性需要中央集权的保护;
- 政治:地主阶级巩固地位的需要、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 思想: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 自然环境:中国疆域辽阔需要中央集权进行统一管理;
- 前提条件:秦朝的强大与完成了统一。
特征
-
两个矛盾: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变化趋势: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
影响
-
有利影响:
-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 促进经济发展,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华文化的延续与传播;
-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后世所沿用。
- 消极影响:
- 君主专制导致暴政与腐败;
- 思想专职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 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