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2-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机器大生产
- 背景: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已经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
- 标志: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
- 特点:大批产业工人被工厂主聚集起来,在专门设计的厂房中进行劳作,彻底改变了手工工厂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
工厂制度
- 背景:工厂的出现;
- 特点:
- 为了保证机器昼夜运转,工人往往实行轮班制;
- 工厂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以罚款、体罚和解雇等形式强化纪律意识,迫使工人服从管理;
- 生产流水线被广泛运用到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紧密衔接,相互协作。整个生产过程处于工厂主的监督管理之下;
- 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 影响: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大变化,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近代中国的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
- 官办:19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并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
- 民办: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
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城市化的发展
- 总述: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 原因:大城市工业人口迅速增长,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工人的生活环境恶劣。
- 解决: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逐渐建设新城、疏解中心城市人口、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
交通运输发展
- 总述: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 表现:
- 工业革命中的英国快速发展铁路运输,并利用人工运河进行货物运输。
- 欧美国家形成水陆运输网,促进了城际间、国际间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大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
乡村的改变
- 总述:工业革命促进了乡村的改变;
- 表现:
- 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
- 大量人口从闭塞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中走出,极大地扩大了眼界。
时间观念改变
- 总述: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
- 原因: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们必须遵守时间。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教育推广
- 总述: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 表现:
- 西方国家不断通过立法推行初等教育,并加大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支持。
- 中国在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癸卯学制”,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复习】癸卯学制:参考【选必1-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消极影响
- 表现: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健康。
- 结果: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产业工人的待遇有所改善。
易错易考重难点和对比
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 工业革命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和集中,使城市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扩大。
- 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和其他必需的条件。比如统一的公共设施等。
城市化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保障
- 随着城市就业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工业化和城市化两者相互推动
- 工业化有力的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发展又反过来给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
工厂和工场的区别
- 工厂:是直接进行工业生产的活动单位,通常包括不同的车间。其特点是使用机器大规模进行生产。
- 工场:手工业者集合在一起生产的场所,其特点是借助简单的工具进行手工生产。
- 工厂和工场都是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生产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的范畴。
中国近代工厂制度的产生
- 工场手工业的出现: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工场手工业。
- 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资本主义侵略,打开了中国工业品的市场,使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从而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
- 外国资本早期在华设立近代工厂:对中国近代工厂制度建立起了示范性的作用。将西方的工厂制度传入中国。对中国资本主义工厂的建立,客观上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 近代发展:洋务派引进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机器设备和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近代的工程制度由此产生。
漂亮[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