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1-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总述
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和改革都是以巩固政治统治为根本目的。
商鞅变法
-
朝代:战国时期的秦国
-
内容:
- 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
-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工(奖励军功:不论身份贵贱,以军功大小授爵封田,打破了旧贵族世袭特权)。
- 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建立县制。
-
意义:使秦国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秦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
孝文帝改革
-
朝代:南北朝时期的北魏
-
内容:
- 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均田制核心内容:政府将无主荒地、战乱后闲置或被豪强兼并的土地收归国有,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定分配给农民耕种),三长制等
- 迁都洛阳、易服饰、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全面汉化)
-
意义:
- 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 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
- 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安石变法
-
朝代:北宋(宋神宗启用王安石实行变法)
-
目的:富国强军
- 青苗法:由官府在农作物播种和收获前向农民提供贷款(称为青苗钱),以减轻高利贷盘剥,同时通过利息收取为国库增收。(但后期被滥用。)
- 均输法:改革物资运输与调配制度,由政府在各地按需采购或存储物资,以调节供需、节省运费,并增加国家收入。
- 保甲法:编组民户为保甲,加强地方治安并实行连坐,同时也有助于征兵训练。
-
内容: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的变法政策和措施。
-
结果:变法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因为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最终导致失败。
张居正改革
-
朝代:1572年明朝,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
-
内容:
- 大力整顿吏治,加强官吏考核。
- 裁减开支、清账土地。
- 改革税制。
-
影响:
- 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 社会矛盾相对缓和。
- 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戊戌变法
-
时间:1898年6月至9月
-
概况: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皇帝颁布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的诏令。
-
结果:
- 触动守旧派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 慈禧太后废除了大部分变法措施。
-
意义:
-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 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
提示:维新派创办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推动近代教育改革。
清末新政
-
时间:1901年开始
-
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
意义:
-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新政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
社会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设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
曲折:1956年,以毛泽东先生的《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左”倾的错误。
改革开放
-
过程:
- 1987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
- 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作出进一步部署。
-
意义:
- 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 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易错易考重难点和对比
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
- 改革的内容是否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 改革势力与守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 改革的政治措施是否行之有效。
- 改革者是否有远见的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 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
从背景看: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期政府面临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和边疆危机的情况下,为实现富国强兵而进行的改革。
-
从变法的内容看:主要是调节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利益再分配,并没有使社会矛盾得到根本解决。所以无法真正缓和严重的政治危机。
-
从措施和结果看:变法认可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无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所以无法缓和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两面性
-
进步性
-
维新变法的措施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
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政议政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
-
历史局限性
- 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使得变法未涉及“设议会、开国会”等君主立宪制的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