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2-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选必2-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远古人类的生活

  • 远古时期,人类主要从事采集和渔猎,在一定的地域内过着迁徙的生活。(主要活动由女性完成)

原始农牧业的出现

  • 出现时间:约1万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成为人类获取食物的主要手段。
  • 原始农业兴起:从世界范围看,农业主要起源于东亚(粟、水稻)、西亚(小麦、大麦)和中美洲(玉米、甘薯)。
  • 原始农业兴起的意义(一般称为“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
    • 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上的第一次革命,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
    • 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从临时棚窝到长期住所,并逐渐形成聚落。开始出现手工业劳动,文化艺术得到发展。
    •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历法、数学和其他学科逐渐发展。
  • 畜牧业的产生:畜牧业是在狩猎的基础上,随着农业和定居而产生的。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大河文明

  • 大河文明指的是:西亚的两河流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国文明;
  • 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
    • 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
    • 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王室、神庙和贵族占有大量土地,或出租给佃户、或合伙经营;
    • 尼罗河流域(古埃及):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殿占有,尼罗河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条件,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古埃及的命运,崇拜尼罗河和太阳神。尼罗河和太阳神成为埃及人宗教信仰的核心内容。
  • 黄河长江流域(古代中国):
    • 古代中国主要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南方稻作农业区
    • 铁梨农耕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由集体耕作到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个体经营;
    •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 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重视修建水利工程,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海洋文明

  • 海洋文明主要指爱琴海地区,即古希腊、罗马的文明。
  • 主要种植从希腊传入的大麦和小麦,实行谷物和蔬菜轮作。
  • 在地力较差、不适合种植粮食的地方建立果园,种植葡萄和橄榄,并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
  • 古希腊城邦:公民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使用奴隶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
  • 古罗马:长期实行土地国有,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随着振幅扩张,贵族或富人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土地,而小农逐渐破产。

失落的文明(主要指美洲的玛雅、印加、阿兹特三大文明)

  • 美洲的主要居民是印第安人;
  • 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甘薯和马铃薯;
  • 阿兹特克人的土地除了贵族私有部分外,还有村社公有土地。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
生产关系的变化

男女地位的变化

  • 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以后,男子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 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

国家的产生

  • 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剩余产品的出现,产生私有制。私有制导致贫富分化加剧,产生阶级。为了调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需要一个强制机关,国家应运而生。
  • 生产力发展 -> 剩余产品的出现 -> 私有制产生 -> 贫富分化加剧 -> 阶级产生 -> 国家形成。
  • 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易错易考重难点和对比

农业革命的影响
  • 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 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由较多依靠、适应自然转变为利用、改造自然。
    • 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活动、水土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产生了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
  • 促使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为一系列社会变革创造物质基础:
    • 农业生产的周期性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同在一个地方,人类从迁徙的生活逐渐转变为定居生活。农耕使食物来源相对稳定;
    • 人口增长使得部分人能够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了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的交换。
  • 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
    • 农业生产使男性地位上升,母系氏族逐渐转变为父系氏族。
    • 剩余产品的产生导致个人财富的增加,私有制萌芽,社会出现贫富分化,阶级也随之诞生。为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国家应运而生。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标志着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 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飞跃。从较多的依靠、适应自然转变为利用、改造自然。
中国古代精耕细作
  • 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精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缓解了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压力;
  • 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改进农具(如犁、耧、耙、耖等)、发展水利设施、改良种子、推广种植养殖技术等,体现了农业科技的发展与创新。
世界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特征
  • 多元交汇:世界农业起源于东亚、西亚和中美洲等地。随着世界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以及人类的迁移,不同物种之间进行交流,形成多元交汇的局面。
  • 各成体系:世界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体现出各具特色的地域特征,各成体系。
    • 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培育出世界上最早的大麦、小麦等,驯养山羊、绵羊和牛。
    • 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先民分别培植出世界上最早的粟和水稻,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并驯化了猪和狗;
    • 中美洲印第安人培育出玉米、甘薯等作物,养殖羊驼、骆马等。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早期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变化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由于磨制石器或工件等工具的大量使用,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的食物增多,懂得了种植作物和饲养禽畜,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产生。男子的体力优势逐渐显现并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始有了剩余产品,氏族首领往往利用权势将其变成私有财产。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争夺财富的部落战争中,战俘往往被变成奴隶。氏族首领成为奴隶主,贵族氏族成员成为平民,于是产生了阶级。为了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权益,国家应运而生。
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比
  • 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在农业生产上有所不同,前者依赖河流灌溉,后者则因海洋贸易和航海技术发展,具有较强的商业和城市化倾向。
  • 地中海文明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农业受到地形限制,小型农场和多样化的种植策略更为常见,同时,海洋贸易对农业商品化程度有较大推动作用。
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
  • 在农业革命之前,人类社会以游牧或采集狩猎为主要生存方式,社会组织结构相对简单、松散,通常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小型群体为单位,流动性较高。
  • 定居生活与聚落形成:农业生产的稳定性要求人类定居下来,以便照看作物和养殖动物,这促成了固定村落的形成。村落作为农业社区的基础,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形成了更加复杂的社会组织系统。
  • 家庭和家庭扩展:家庭成为基本的生产单位,随着农业劳动强度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家庭规模也可能发生变化,出现了大家庭和亲属群体的合作劳动模式。同时,男性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加强,可能导致了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变。
  • 土地所有权制度:随着土地耕种的必要性,土地的所有权概念逐渐明确,私有制或者集体所有制随之出现。不同的土地所有制形态如私有、公有、集体所有或君主所有等,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组织结构和权力分配。
  • 社会等级分化:剩余产品的出现促进了财富积累和社会分层。农业社会中,生产效率高的农民可能获得更多的剩余产品,进而转化为财富,社会因此分化为不同的阶级,如贵族、农民、手工业者和奴隶等。
  • 政治和宗教组织的形成:农业社会中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使得一部分人可以从事非直接生产性的活动,包括管理和宗教事务。这促进了政治和宗教机构的形成,以及城市文明的兴起,比如国王、祭司阶层和官僚体系的出现。
  • 交换与贸易网络:随着农业产出的丰富,地区间的交易活动增加,集市贸易和长途贸易网络得以发展,这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社会组织的边界,推动了社会分工和专业化。
文章「选必2-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由本站用户「Admin」发布。文章仅代表Admin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页面网页地址「https://xiaozhiyuqwq.top/p/1564」。
如您对文章及其附件提出版权主张,或进行引用转载等,请查看我们的【版权声明】
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