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1-8课 中国古代的法制与教化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背景
- 西周统治者建立了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提出“敬天保民”思想。
- 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 诸侯国君纷纷寻找治国新思想影响最大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与法家的法治思想。
- 战国法家思想形成之前,统治者已经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
- 《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拥有了法律。
- 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
内容
- 儒家的德治思想:代表人物:孔子、孟子。
- 儒家认为人性善,主张德治。
- 孔子提出统治者要“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不要过度消耗名力。
- 孟子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 法家的法治思想:代表人物:商鞅、韩非。
- 法家认为人性恶,主张法治。
- 商鞅在秦国颁行了一系列法令,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
- 韩非提倡君主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要赏罚分明;“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评价与结果
- 儒家通过道德礼仪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宣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战国时期。
- 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能满足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秦汉时期
- 秦国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律”的编撰;
- 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
- 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为“令”;
- 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期
- 特点:律令儒家化
- 原因: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 表现:
- 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命令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
- 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
唐朝
- 编纂《唐律疏议》
- 历史:律在唐初经过多次删繁就简。唐高宗永徽年间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颁布《永徽律》,后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
- 意义:这是我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
- 提倡礼治:732年,唐朝政府颁行《大唐开元礼》。这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是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者。礼法兼治是古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基本手段。
- 重视家训:在社会层面,唐朝政府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法律
- 宋朝基本沿用唐朝的法律体系,著有《天圣令》。
- 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广泛援引唐律
- 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多次重修《问刑条例》,开创律例结合的先例。
- 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制定了《大清律例》。
教化
- 背景
- 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
- 南宋后期,程朱理学逐步确立统治地位,控制教育和科举。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
- 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成为家庭与幼童行为规范。
- 内容
- 宋朝以后,儒学人士以乡约教化乡里。北宋吕大钧撰写的《吕氏乡约》是儒学世人教化乡里的范本。
- 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
- 清朝乡约宣讲内容变成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的《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
- 特点:乡约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
易错易考重难点和对比
中国古代社会教化的途径与方法
- 强调示范、树立榜样:我国古代实行社会教化,基本上采用的是儒家提出的这一方法,即“上行下效”。
- 设官教民:“政教合一”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实行教化的又一条途径。
- 依靠族规乡约以化民成俗:依靠乡里,宗族与家庭的力量来施行社会教化。
- 依靠各类道德教育读本推行社会教化:我国古代曾经保留下来许多通俗道德教育读本。
中国古代传统法制的基本特质
- 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礼法结合”、“德主刑辅”是中国古代法治的基本原则。礼教纲常被奉为立法和司法的指导思想。强调法律必须遵循儒家伦理道德,法律不仅是惩罚工具,更是教化手段。
- 以民为本、抑强扶弱: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以及对官吏权力的制约等方面:不断完善官吏监察制度;通过法律严厉防范和打击地主兼并土地;救济灾民;制定了不少便民诉讼的法律措施,以便百姓申冤。
- 家族主义、家国一体:孝悌为立家之本,是宗法社会的重要道德规范,也是重要的法律规范。家族伦理与法律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从而使法律带有浓厚的家族主义色彩。古代君主也重视“以孝治天下”。家国同构,家法与国法相辅相成,孝悌伦理既是家族秩序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
- 天下本位、义务互负:体现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个人权利和义务紧密相连,共同维系社会秩序。
- 追求和谐、注重调解:古代中国和谐观念十分突出,主张法治与天道相和谐、与社会相和谐。中国传统法制倾向于和平解决纠纷,尽量避免冲突升级,调解在解决民间纠纷中占据重要位置。
:-)